技術文章
實驗室的通風與排風系統是保障人員安全、環境合規及實驗有效性的關鍵基礎設施,其設計需結合實驗室類型、操作風險及功能需求綜合規劃。以下為環揚未來整理出的系統性設計框架:
風險分級控制
根據實驗涉及的危險物質(如揮發性有機物、生物氣溶膠、放射性物質)劃分風險等級;
優先采用局部排風(如通風櫥、生物安全柜),其次輔助全面通風。
氣流組織優化
化學實驗室:保持微負壓,防止有害氣體逸出;
生物安全實驗室:定向氣流(如BSL-2實驗室壓力梯度控制);
潔凈實驗室:層流設計(如百級潔凈室垂直單向流)。
動態平衡調節
排風量需大于送風量(維持負壓),但避免能耗過高;
設置變頻風機,根據實時需求調節風量。
適用場景:低風險實驗室(如物理檢測室)、人員密集區;
設計參數:
換氣次數:6-12次/小時;
氣流方向:自清潔區流向污染區;
設備選型:
新風機組+初效/中效過濾器;
配套溫濕度控制模塊。
關鍵設備:
適用于靈活移動操作(如小型設備排氣)。
A2型(90%外排,10%循環):適用于微生物操作;
B2型(全外排):適用于高風險病原體。
類型選擇:
性能指標:面風速≥0.5m/s,排風量≥1200m3/h(雙人位)。
標準型(適用于一般化學操作);
放射性同位素專用(鉛屏蔽層);
溯源型(帶氣體凈化裝置)。
通風櫥:
生物安全柜:
萬向抽氣罩:
管道設計:
材質:耐腐蝕PP/FRP(化學排風)、鍍鋅鋼板(普通排風);
坡度:≥2%防止冷凝水積聚;
主管風速:化學排風≥8m/s,生物排風≥12m/s。
PCR實驗室:
各分區獨立排風系統,避免擴增產物污染;
排風經HEPA過濾后高空排放。
細胞房:
CO?培養箱集中排風管道,配備活性炭吸附裝置;
正壓設計防止外部污染。
放射性實驗室:
排風系統需屏蔽處理,廢氣監測達標后排放。
過濾系統
初效過濾器:攔截大顆?;覊m(G4等級);
中效過濾器:去除5μm以上顆粒物(F8等級);
高效過濾器:生物安全實驗室終端HEPA過濾(H14等級)。
廢氣處理
氣溶膠:紫外線滅活或高溫滅菌后排放。
酸性氣體:噴淋塔中和(NaOH溶液);
有機溶劑:活性炭吸附+催化燃燒。
化學實驗室:
生物實驗室:
噪聲控制
風機管道包裹隔音棉;
設備間遠離實驗區域。
實時監測系統
風速傳感器、壓差計(關鍵區域壓差±5Pa);
氣體檢測儀(VOCs、CO?濃度超標報警)。
智能控制平臺
聯動控制:通風櫥啟動→風機自動提速;
遠程監控:手機端查看系統運行狀態。
熱回收技術
冬季:排風熱量回收(顯熱回收效率≥60%);
夏季:預冷新風(利用排風冷卻進風)。
自然通風輔助
過渡季節開啟高側窗,利用熱壓通風;
設置電動可開啟外窗(需滿足氣密性要求)。
國內標準
GB 50736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》;
GB 19489《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》;
HJ 880《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》。
驗收重點
通風櫥面風速檢測;
生物安全柜氣流模式驗證(煙霧測試);
排風系統泄漏率測試(≤1%)。
定期維護計劃
過濾器更換周期:初效1-3個月,高效1-2年;
管道清洗:每季度化學排風管道酸洗。
應急預案
風機故障時啟動備用電源;
氣體泄漏時自動關閉排風閥門,啟動應急噴淋。
通過科學設計、精細管理,實驗室通風與排風系統可兼顧安全、效率與環保需求。建議根據實驗室具體風險等級(如BSL-2、化學品類)定制方案,并優先選擇具備醫療/化工實驗室經驗的工程團隊。